close

人生而自由,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

〜盧梭

關於自由,一直是政治、法律哲學、倫理學等領域千爭萬辯難止的課題。對自由的討論好比一場冒險,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出現什麼。

 

自由是不是一定與秩序有關?戰爭與自由又要怎麼選擇?井上達夫教授在這本小書中,從自由與秩序,自由與戰爭、NGO的角色等等問題入手。討論的對象點及國家、市場以及共同體。當然,柏林、羅爾斯、諾茲克等大師都沒被晾著。

 

論及自由,不免觸及市場力量的問題,書中引用了個有意思的觀點。

經濟學家傅立曼提到一個故事,當年美國麥卡錫主義暴竄,許多社會派的導演、演員、編劇遭迫害,有人甚至離開了電影界。但也有人以匿名與偽名持續創作。據說,當時好萊塢電影的百分之十五是以黑名單上作家的作品為腳本。

其中,以「Johnny Got His Gun 」的反戰電影出名的ダルトン‧トラン,拒絕了參議院的聽證傳喚,成了因拒絕議會傳喚而被判侮辱國會罪確定的「Hollywood Ten」之一。後來,他用借來的名字寫的腳本獲奧斯卡獎(即羅馬假期),當然,他沒有出席頒獎典禮。傅立曼認為,市場的營利取向,成了思想表現自由的保護膜。

乍看之下,似乎有點道理,不過,需要更多驗證與討論。

 

井上達夫認為,日本該要的,不是納粹主義的權力國家,也不是像現在這樣不透明、濫用規避責任之行政指導的行政國家。而是不僅服從民主的統制,更能對抗社會權力與組織的政治壓力,貫徹基於普遍的公平性之法支配及人權保障的毅然法治國家,此一論點值得思考。

 

井上提到,資本權力儘管是惡,但不能單純地說非政府組織的權力是本質的善。雖然有點廢話,但對曾短暫參與過NGO的我仍有些啟發。

對國家的角色問題,有人說,現在的國家,解決國內問題太大,解決國際問題又太小,井上也提出了他的看法。

 

我們都好像知道什麼是自由就胡亂改德希達(其實是從卡夫卡那裡來的,所以是二重借用)的話為結尾吧

 

自由從事著沒有看守對象的看守。

自由被警衛守護著,但警衛卻什麼也沒守護,

自由開著大門,卻不開放給任何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ouchin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